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。办好教育的关键,是拥有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、创新型的教师队伍。教学诊改开展以来,学校制定了“十四五”师资队伍建设规划,教师个人发展规划,在师德师风、教学能力、科研能力、社会服务能力4个方面设计了24个质控点,以年为周期,遵循“8字形”质量螺旋,多维度测评教师综合素质,形成了“教师个人规划、进行诊断分析、形成诊断报告、不断改进提升”教师能力良好循环的提升机制,有效促进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提升。
加大人才引育力度
秉承着“以能力为导向,以学生为主体,以教师为主导”的教育教学理念,我校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,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、培养相关政策,立足中医药发展,实施了“旴江人才项目”计划,柔性引进谢强教授补充师资,形成了以国家级名老中医学科带头、省级教学团队中流砥柱、省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奋发追赶的师资成长梯队,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。学校开展“青蓝工程帮教计划”、教育教学专题培训班,多渠道、多途径、多形式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、省级相关教育教学类及业务能力等相关项目培训工作,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。目前,我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、副高以上职称与全校职工数占比、中级以上“双师型”与全校职工占比、“双师型”与专职教师占比显著提升,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初步取得成效。
着力师德师风建设
围绕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,我校绘制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的“路线图”与“施工图”,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,成立师德建设监督委员会。结合我校实际教务处制定《关于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》,《关于调整学术委员会,成立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委员会、师德建设监督委员会、教职工纪律处分委员会的通知》,修订了《教师年终考核细则》,建立了教师师德档案,在教师年终考核中设定师德师风考核专栏,实现“一票否决制”。通过分步实施,持续选树宣传教师优秀典型,形成树典型、学典型、超典型的良好氛围,涌现出一批道德品质及工作能力突出的人才,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。徐学美获评新时代赣鄱先锋——群众身边好党员;张华荣获“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”;徐宜兵被聘为“江西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”;周接锋被推选为江西省2017年2019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优秀个人;周莉、范伟超获“2020年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疫情防控先进个人”;范姝、傅佳瑶获“2019年度江西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个人”……
加快学习共同体建设
切实打造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,实现组团式发展。我校深入挖掘名师工作室“蓄水池”,以全国优秀教师魏勤为发起人,工作室在建设实施中强调发挥名师引领的作用,利用名师自身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、完整的知识技能框架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,培养一批又一批重团结、懂业务、爱学生的教学人才。名师工作室近年来成果显著,喜报频传。在江西省高职院校第三届“外教社杯”英语教学大赛复(决)赛中,工作室成员荣获授课组一等奖,微课组一等奖,荣获全国第十一届“外教社杯”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(职业院校组)微课组全国一等奖,近期公共基础部英语教研室获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。名师之外,教研室力量凸显,集体备课、组团参赛、团体研讨等抱团式互促成长方式,让我校教师屡屡斩获荣誉而归。据统计,2021年度,我校教师共有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9次,在比赛中表现突出,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专业论文,科研成果转化再获新突破,学术领域破新局。一项项硕果结成,一支支优秀队伍崭露头角,成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。